笔者貌似错过了一个大新闻:在圈内颇有名气的东莞永洪,宣布“忍痛放弃部分传统工艺”,转型数码印刷。
东莞永洪刷爆朋友圈的公告
后来的事儿,各位老板都知道了。一则不过三五百字的企业公告,发酵成了迄今为止今年印刷圈最抓眼球的新闻事件。
尽管公告说的是“放弃部分传统工艺”,遣散的也只是印刷科的员工,各种解读却不尽如此。比如,印刷巨头彻底抛弃传统印刷,传统印刷被彻底摒弃,数码印刷大势所趋,数码印刷挤压传统印刷市场等等。
作为印刷厂老板,如果只看这些,恨不得立马回家把胶印机全卖了。为啥?连巨头都不玩了,自己还瞎折腾什么?
可是,当静下心来,仔细梳理相关信息发现,在对东莞永洪公告的解读中,存在诸多不尽准确的细节信息。
举个例子。有消息说:广东1800人包装厂大裁员……,看上去是不是很吓人?少说也得裁掉上千人吧,要不咋能说是“大裁员”。问题是,有信息显示,在本次遣散印刷科之前,东莞永洪的员工数往多了说,可能也就400人左右,1800人应是多年以前的数据。
在尽可能拼合各方信息后发现,东莞永洪缩减传统业务,乃至最终“放弃部分传统工艺”,停止印刷科运营,有其自身独特的原因。而不能简单解读成:传统印刷行将穷途末路,数码印刷即将大行其道。
同时,印刷圈对永洪“巨头”印象的认知,更多源于其曾经达到的高度,而非当前的规模。以近年来的营收衡量,今天的永洪早已不是那个——曾经的“巨头”。
根据有关描述,永洪印务于1980年成立于香港,1991年在东莞成立内地第一个生产基地,即东莞永洪。永洪的主要产品是:彩色咭制品、彩咭、彩色印刷贴纸、各样彩色印盒、成衣印唛制品。
粤语里的“咭”貌似相当于普通话里的“卡”,“唛”貌似有标签、标识的意思。翻译过来大体是说,永洪主要做彩卡、贴纸、彩盒和服装标签。
能够证明永洪辉煌过往的有两组数字:一是2010年前后,东莞永洪的员工数曾达到2000人,即使按照每人每年创造15万元的营收,也有3个亿左右的体量。二是永洪一度拥有26台高宝印刷机,是“世界上最大的高宝印刷机的用户”。高宝印刷机以高产能闻名,保守一点估算:假如一台印刷机一年能创造1500万元的营收,一年就有近4个亿。何况,永洪还有其他品牌的的胶印机和多台数码印刷机。
永洪拥有26台高宝印刷机的时间,至迟不晚于2005年。而且,这些机器分布于永洪在全球各地的12家工厂,而不是东莞永洪一家。当然了,作为主力生产基地,东莞永洪的设备量肯定最多。
在此之后,永洪是否还曾引进高宝或其他品牌的胶印机,未见相关报道。可以确信的一点是:到本次遣散印刷科之前,东莞永洪拥有的胶印机数量,很有可能与其员工数一样,经历了一个持续下滑的过程。
被业界普遍忽视的一个细节是,除了东莞基地,永洪在国内还曾有其他布局:1995年在上海建厂,2000年扩大投资;2008年,成立江苏永洪。其中,上海永洪已经于2015年前后完成清算后注销;江苏永洪则貌似发生了股东变更,于2014年更名。
由此看来,永洪缩减,乃至放弃传统业务,其实是一个持续而有计划的过程。它的起点很有可能是在2010年左右,永洪发展达到高峰之后。
永洪曾经的辉煌说完了。问题是:它是如何走到数码印刷道路上,并坚定地认为数码印刷是公司转型升级方向的?
从相关信息看,永洪第一次购进数码印刷机是在2003年底。买的还是两台高宝Karat,从而成为这一机型在亚洲的第一个用户,可谓相当超前。据三好同学了解,作为胶印大佬进军数码印刷的试水之作,Karat在国内的装机量并不大。
两台高宝Karat数码印刷机于2005年正式安装。然后,时间到了2009年,永洪进军数码印刷的速度明显加快:当年一举引进5台(另外一种说法是“4台”)惠普Indigo 5500数码印刷机;2010年引进两台惠普Indigo 7500,并又增加一台Indigo 5500,从而使其拥有的Indigo系列机型达到8台,这也是永洪官网给出的数字。
当然了,永洪对数码印刷的投资并未就此止步。在2012年德鲁巴上,永洪宣布引进惠普Indigo 10000数码印刷机,从而成为这一机型在全球的第一个测试用户。
正是在签下这个订单后,永洪董事长刘绚强说了这样一段话:数字技术在过去五年中进步卓著,并不断渗透到整个行业之中。显而易见,数字印刷将成为印刷行业的未来。
在2016年德鲁巴上,坚信数码印刷是行业未来的永洪,宣布订购兰达 S10数码印刷机,从而成为兰达在中国有据可查的首批订购企业之一。在这插句题外话:虽然兰达数码印刷机的交付时间一拖再拖,据说还是有多家圈内大佬在为成为其第一个中国客户相互较劲。机器能卖到这份上,也是没谁了。
从以上种种来看,永洪的投资风格偏于激进。而且,对争当各个机型的“第一个客户”似乎情有独钟,敢为人先的霸气侧露无疑。
在新技术上略显激进的投入,既可能让永洪先人一步把握机会,也给它带来了一定风险,但刘绚强不为所动。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:“我们投资了不少的金钱去计算机方面,也曾买过不少机器,即使是做错了决定买了不合用的机器,但都能得到经验,从错误中学习。没有试过的话,又怎么知道结果。”
传统印刷的末路?
按照永洪一贯的投资行事风格捋下来,大概就更能理解其“放弃部分传统工艺”,转型数码印刷的决策了。
问题是:永洪放弃“部分传统工艺”,转向数码印刷,是不是真的意味着传统印刷行将末路,数码印刷将一统江湖?
相信这是很多圈内老板都有的疑问。在一个行业论坛中,便有人专门发问:永洪取消印刷科,是否代表传统印刷业务会加速消失?
有一个回应是纸业的:这个是以后的趋势,不过人家走前面了。试问现在还有铅字印刷吗,有的话各位也没有见过吧。
拿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铅印,与时下被称为“传统印刷”的胶印等印刷方式类比,足可见有圈里人对数码印刷一统江湖的信念有多笃定。
然而,即使像部分消息所说的那样,永洪彻底,而不是部分放弃了传统工艺,也只能说是个案,代表不了行业和市场的终极走势。原因有三:
首先,经过近年来的持续收缩,东莞永洪早就不是大家印象中的印刷巨头。
其次,永洪像大多数立足珠三角的港资企业一样,一向以出口为主,与国内市场交集很少。而海外业务的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,不一定与业务量实际需求增减有关。
第三,永洪着力发展的影像业务,原本就不是传统印刷的势力范围,也就谈不上是数码印刷对传统印刷的取代。
当然了,从永洪公告在行业里引发的震动看,印刷圈的神经显然处于紧绷状态。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,很多老板脑子里装着太多没有答案,却让人焦虑的问题:环保风暴什么时候能停?纸价什么时候能稳?哪些印刷业务会消失?数码印刷会不会取代胶印?为什么招人越来越难?怎样才能让利润率高一点?
有危机感、紧迫感当然是好的,但也不要因此被扰乱了心绪。就好比,数码印刷取代传统印刷,放在技术发展的大周期里,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趋势,但在最近十年八年,可能性又有多大?所以,重要的是不纠结。毕竟,不管用什么设备,能赚钱才是硬道理。
至于永洪放弃传统工艺,其实更像是出口型企业的挑战,而不是整个行业的危机。各位老板想想看:最近几年,伴随着国内用工、土地、原材料成本的上涨,以及汇率波动、贸易战等黑天鹅因素的困扰,做出口是不是越来越难了?可为明证的是,在港交所上市的出口型印刷企业,大多挣扎在盈亏平衡点附近,赚钱越来越难。
反观国内市场,虽然也不好搞,但机会还是有的。所以,最后还是祝大家好运吧!